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前身为2006年成立的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目前,管委会驻地——黄舣建成区面积已达5平方公里,入驻176家企业,2015年实现产值和服务性收入360.3亿元,建设有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等4大国家级功能平台中心,先后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浓香型白酒综合加工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四川省首批“51025”重点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四川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
2016年4月,委托同济大学设计院等单位,启动园区创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于7月全面完成总规和城市设计,目前已进入单体工程设计阶段。将按照“立足黄舣、涵盖古蔺、对接高新、辐射纳溪”的原则,着力打造“一园三区”,力争“十三五”末再造一个白酒产业园区。到2020年,年产值与服务性收入超过800亿元;到2025年,年产值与服务性收入超过1000亿元,创建成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世界级文化集中展示区、世界级酒文化旅游目的地。
该创新发展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70亿元,根据规划细化分解,可以生成10大工程项目,10大工程又衍生出若干子项目,并以“五大目标”定位创新发展。
一、产业链条完整的专业园区
通过规划梳理,精准定位园区产业,恢复白酒传统属性,在水平整合的基础上,实行产业链垂直整合,形成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群竞争优势明显、功能布局优化的白酒专业园区。根据“大师设计、农夫耕种、工匠制造”三个理念,加快建设2万口窖池,补齐补强园区酿酒短板。以此为发动机,聚集发展新动能,带动原粮种植、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白酒酿造、储存、包装、创新研发、物流运输、文化旅游、城镇建设等全产业链发展,形成酒粮、酒窖、酒坛、酒洞、酒庄、酒坊、酒街、酒镇、酒城等九酒并进发展的产业形态,九九归一,成为一条独具泸州特色、不可复制的白酒产业链。
二、生态循环发展的绿色园区
规划秉承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借鉴生态工业园区的国际经验,创新探索“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构建生物质能源循环系统、绿色生态农业循环系统两大体系,实现物质能源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三、三产联动发展的全域园区
规划将黄舣半岛89平方公里全域纳入,打破场镇、农村、厂区的壁垒,统筹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其中:农业及酒庄板块面积69平方公里;工业板块面积10平方公里;城镇板块面积10平方公里,场镇总人口规模为12万人。空间结构为“一轴一带三片区”:一轴为美酒文化体验轴,一带为滨江农业观光带,三区包括一二三产功能区,一产即农业板块,主要由原粮种植、绿色生态农业、酒庄所组成;二产包括现状工业板块、在建窖池窖洞板块、浓香清香拓展区板块;三产为酒城酒镇板块,包括创新研发、文化旅游、会展博览、城镇建设等。以酿酒工业为基础,向上、向下带动和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四、主体多元开放的共享园区
实施创新发展规划,吸引各类主体,集聚各种发展要素,建成全市、全省、全国共享的白酒产业发展平台。一是打造“一区三园,三香并举”发展格局。一园即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包括以黄舣半岛为核心的浓香、清香产区、赤水河二郎水口的酱香产区,以及纳溪大渡口镇酒镇酒庄文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规划建设10万吨浓香酿造区、3000亩清香酿造区、2.2万吨酱酒园,浓、酱、清三种香型并举发展,打造国内香型最齐全的白酒园区。二是拓宽区域覆盖面。以白酒香型为纽带,在空间布局上作了优化调整,浓香、清香酿造区集中在黄舣,酱酒酿造区布局在古蔺水口,从而将赤水河流域酱香酒谷纳入园区范围。三是建设主体多元。包括政府和企业,政府主体有市区县镇等,企业主体有老窖集团、老窖股份、民营企业等,以市场化运作为主,整合政府、社会资源,聚集各种力量推动园区建设。
五、体验酒城文化的旅游园区
规划提出贯通黄舣长江古河道,建设酒湖、酒廊、酒芯、酒苑、酒街、酒坊、酒镇等8个功能版块,组合构成“中国酒城”的实物载体,依托天然水系,统一规划,建设生态廊道、旅游码头、滨江梯步、防洪堤、标有“中国酒城”的城门、阁楼或塔、观光园林、中心广场等一批基础设施,具备酒坊、酒街、宾馆、办公、会议、演艺、居住、旅游等多种功能;集中布局一批城镇化项目,包括酒业博物馆及国际会议中心、园区创新孵化器、老窖集团总部大楼、中国白酒学院、演艺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聘请大师设计,确保成为建筑精品、文化精品;“中国酒城”点睛之笔在于将长江古河道改造成面积为1573亩的美酒湖,重现“城上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的昔日景象。通过酒坊形成酒街,酒街带动酒镇,酒镇加上原粮基地、工业园区以及黄舣半岛全域构成世界级山水文化主题酒城,集中展示泸州白酒传统文化,以旅游文化为牵引,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两化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