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文化场馆如何“建得起转得动”将成四川文化部门新课题
2016
09/05
12:22

“11月份资阳文化‘大动作’多,改建的非遗传习馆要开放,占地1万平方米的博物馆项目也要开工。另外,投资30亿元的文体中心明年11月也要开工……”9月1日至2日,为期两天的2016年四川省文化局长座谈会上,分组讨论一开始,资阳市文广新局局长石朝武就透露了当地文化建设的不少“干货”。话还没说完,绵阳市文广新局局长马宗舜接过话茬:“我们绵阳也在规划建文化艺术中心!”

两个局长的一席对话,引起乐山、自贡、广安、凉山等地文化局长的同感。会上透露出一个数据,按照现在成都修建文化场馆的速度,3年后,成都将有约50个演艺场所,约100个博物馆和30多个非遗传习所……但文化场馆“建得起,转不动”的问题,将成为四川文化部门的新课题。

“现在各地都舍得投入财力物力建场馆,建好后怎么做好公共文化的持续性投入却让我发愁。”自贡市文广新局局长卓越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对此,马宗舜也透露,绵阳市博物馆现在每年运营经费约2000万元,但是面对平均每天2000人流量的“火爆”场景,这笔经费已显得“捉襟见肘”,“博物馆免费开放,就目前来看确实‘造血’功能还不足。”

“搞公共文化,要学会自己‘造血’。”省文化厅副厅长向华全用一句话解答了马宗舜的疑难,他建议,博物馆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打造一些创收的文创产品和有偿特色服务。此外,他还透露了一个“重大利好”:今年,全省将下拨1.25亿元用于2500个贫困村文化室建设,下拨8800万元用于贫困县统筹开展系列文化惠民工程,近期8亿多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资金也将安排到各市州。

“文化资源不能浪费,建好的演艺中心和剧场,专业院团可以上,业余院团也要上。”向华全认为,“一些剧场没有日常演出的一个原因在于演出票太贵。政府补贴惠民演出,资金不一定要拿给院团或者剧场,可以直接补贴到老百姓手上,这样大家的文化消费习惯就有了。”

对于文化资源“用之于民”的观点,在场的省曲艺研究院院长沈军深有同感。他说,上个月,省曲艺研究院在宜宾珙县建立了首个曲艺传承基地,“为了更好地普及曲艺,我们特意把基地设在了当地文化馆,让专业院团资源与群众文化融合。”他透露,未来3年,四川各地将有10个至15个曲艺传承基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