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提出的“首位带动、率先发展”要求,推进西昌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档升级,5月16日,西昌市2016年棚户区改造PPP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高枧乡举行,对西昌市小庙乡袁家山棚户区改造建设、高枧乡中所棚户区拆迁安置点E10地块、航天大道东沿线道路建设工程高枧乡拆迁安置点项目、成凉工业园区统规统建村民安置点A地块一期项目、小庙泸山天王山大道东地块棚改安置点项目及西昌市海南乡棚户区拆迁安置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其所涉及改造项目建筑面积达192.65万平方米,总投资72.6亿元,这是西昌市开展棚户区改造的又一项新举措,是全力推进现代化城镇建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城市发展的道路
棚户区改造大推进
棚户区改造建设是一项极具意义的民生工程,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随着西昌城市建设迅猛发展,老城区、郊区等不少“棚户”地段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功能不完善的矛盾日渐凸显,当地群众生活条件愈发困难——居住地污水横流,道路泥泞,住房残破不堪,生活环境与城区其他区域出现严重脱节,形成强烈反差。
为了彻底改变西昌“棚户区”严重落后现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近年来,西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棚户改造工程,力求破除“城中村”,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全力开启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新步伐。
从2009年西昌进入第一阶段的棚户区改造开始,连续七年,西昌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棚户改造的投入力度,成功实现了棚户区跨越转型,实现了城市改造中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成、城市形象的进一步提升。以整齐的高楼替代低矮的瓦房,以宽阔的马路替代泥泞的小道,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棚户改造依然是城镇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形势逼人,任重而道远。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之年,西昌市委、市政府鼓足了干劲,继续以实干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强力推进棚户改造项目。
2016年全力开启棚户区改造项目27个,总建筑面积达422万平方米;其中计划年内开工项目11个,总建筑面积294万平方米;计划年内竣工或部分竣工16个,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项目涵盖湿地五期海丰村、合兴村棚户安置点;湿地六期古城村、核桃村、钟楼村、缸窑村棚户安置点;西部新城幸福家园棚户改造,河东、南坛棚户区改造安置点……其中高枧团结棚户区、听涛小镇、海南乡缸窑村棚户区等项目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在棚改安置项目中,西昌市以高层住宅、多层建筑、办公楼、商业中心为结合,配套建设道路、绿化、给排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极大程度改善原住居民生活环境,缓解和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压力。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建设及西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文明建设。使西昌市基础设施服务容量走向更加完善,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招引“金凤凰”
新模式带来新发展
如果说棚户区改造是西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笔浓墨重彩,那么引进“PPP”新模式进行建设,便是西昌市棚户改造的一个新亮点。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作为实施主体承接棚改任务。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积极推广特许经营等各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各地应建立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与价格补偿统筹协调机制,合理确定服务价格,深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意见》的发布,为西昌市切实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筹资难”的问题,为未来棚改内项目建设模式打开了新思路。
在集中开工的6个棚户改造项目中,西昌市积极引进凉山州国有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建筑类央企成立联合体,按州国投40%、西昌市国资公司及建筑类央企各30%的股权比例共同出资,成立西昌市电建康鑫、电建鑫瑞、电建瑞隆等6家项目公司,参与到西昌PPP棚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来。
“目前,国内棚户区改造项目采用PPP模式尚无可借鉴案例,因此西昌市棚改类项目探索运用PPP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区域引领性。”西昌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国家及省州财政工作部署,自2014年以来,西昌市便开始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
近年来,随着西昌市棚改类项目工程的不断推进,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寻找到了PPP模式和棚改类项目投资建设的结合点——在实际操作中由项目公司完成项目投资、建设并对项目进行运营、管理、维护,在合作期满后将项目资产移交政府。营运期内,政府按照PPP项目协议约定,分期向项目公司支付服务费,以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双赢的良好局面。
西昌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继续深化研究PPP模式,深入推进模式与棚改类建设项目的结合,推进西昌城镇现代化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