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四川资中县全力推进文化传承与发展:文化名城春风来
2016
04/08
13:22

四川省资中县有2000多年的悠久建制,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这座文化名城沐浴着党中央建设文化强国的和煦春风,积极响应省、市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号召,全力推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加强改革注入动力

2012年6月,资中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县文体局与县广电局合并为县文化广电体育新闻出版局,将原由县局管理的乡镇广电站下放给乡镇政府管理,并将乡镇文化站和广电站合并。新组建的县与乡镇文化管理机构达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目的,从体制上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县委、县政府还设立了每年200万元的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设施建设。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 强力建设民生体系

在县城新区新建文化中心,项目包括苌弘大剧院(综合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和规划展览馆,其中图书馆的建筑标准达到国家一级馆(县级馆)标准,目前主体工程均已竣工;县城沱江北岸的滨江亲水工程是集亲水休闲、运动健身、沿江观景等功能于一体的又一民生工程,是群众的文化、健身乐园;33个乡镇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其中水南、鱼溪、归德3个镇综合文化站建成省级示范文化站,392个村、58个社区均建有文化室,配有农家(社区)书屋,其中文江杨柳滩村农家书屋于2012年被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称号;广播电视“村村通”得以巩固,覆盖70%行政村,数字电视城乡基本普及。

文化保护加大力度 传承发展非遗项目

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已完成武庙、新政街、铁佛南华宫维修和华宫(党校)抢救性维修,文庙维修工程正有序推进,罗泉盐神庙入选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和立项。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市级非遗7项,县级非遗11项。盘破门武术于2013年11月3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文化中心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2014年,国务院国发〔2014〕59号文件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位列其中,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资中县木偶剧团还于2014年被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遗传习基地,剧团团长胡海于2014年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文学艺术创作活跃 文化成果硕果盈枝

资中县委、县政府重点扶持的内部文学刊物《磐石》定期出刊,为资中籍文化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展示平台;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康士昭老先生出资设立康士昭文学奖,激发了资中籍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2014年组织评选“船城文化名家”,孙文光、杨祖垲、何永忠、陈建国、唐友民荣获县政府表彰;资中籍作者所著《舌尖上的中国》出版发行;《李广悲》获2012年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县木偶剧团的木偶剧目参加多届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并获奖;板栗桠乡于2014年获省文化厅授予“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群众活动丰富多彩 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及村(社区)农家书屋坚持免费开放,常年开展基层文化骨干培训;送文化下乡每年演出33场,送木偶戏进校园每年演出10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按要求开展;盘破门武术进校园顺利实施;坚持举办“资中之春”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已成为资中地方文化品牌;罗泉镇文化和广播电视站站长肖映贵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暨四川省第十六届“群星奖”比赛中荣获“群文之星”称号,受到省文化厅表扬。

成果只能证明过去,文化名城的传承与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何培塑地方文化品牌,如何建设文化强县,如何形成“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浓厚氛围,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仍将是地方文化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