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广元市利州区委七届十一全会上,“改革”作为主要议题之一,写进了《中共广元市利州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改革”进入“十三五”发展“定调”的纲领性文件,凸显的是利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
“十二五”期间,利州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引领利州攻坚克难、稳步向前。
“十三五”时期,利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更大,步伐更快,动力更强。
蹄疾步稳,“利州决心”坚定
十八大以来,利州虽然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但没有满足现状。面对“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的艰巨任务,利州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2014年7月召开的利州区委七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广元市利州区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大改革,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
进入2015年,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22个改革方案。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利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不减、步伐更快。
上月闭幕的区委七届十一次全会通过《中共广元市利州区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明确要通过五年努力,实现“改革创新、转型升级、领先发展”,加快建设川东北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先行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代化城区。
蹄疾步稳,砥砺前行。2015年利州区承担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项目7项,1个国家级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全国试点,及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及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6个省级试点,稳步推进,均取得阶段性突破和初步成果。
同时,结合利州区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广元市利州区2015年农村改革方案》、《2015年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广元市利州区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实施方案》、《广元市利州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方案》、《广元市利州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22个改革方案。完成市下达任务13个的169%。
长短兼顾,“利州路径”清晰
2014年8月,利州区制定出台《中共广元市利州区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2014-2020年)》,不仅顾及当前,还谋划长远,描绘出一条清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利州路径”。2015年,区委改革办科学统筹、高位谋划,明确年内改革完成106项、启动推开68项、试点探索19项、研究谋划类项,进一步为利州全面深化改革制定“施工图纸”和“操作手册”。
“十二五”期间,利州在农村产权制度、经济体制、金融体制等多个领域长短兼顾,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利州率先在全省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七权”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建立了区级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配套乡镇、社区服务站,使资源变资本,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然而,利州探索改革果实远不只在农村。各类改革深入推进——
率先在全市建立起以城乡一体的户口登记制度、居住证制度和迁移制度为核心的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
投融资体制改革纵深推进,采用PPP方式,建设广甘高速龙泉互通至宝轮连接线、广巴广陕大石互通连接线,采用BOT方式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电厂;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确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82项,公共服务审批事项37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
积极主动、大胆探索,全面推进行政管理、财税金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价格、科技、生态文明、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
……从农业“七权改革”到PPP融资模式,再到医养结合新模式,利州探索出一条条全新的改革发展路径。
砥砺前行,“利州动力”强劲
又是一年辞旧迎新,又是一年新旧交替。
扬帆“十三五”征程,利州将以制度创新为突破,继续深化开放体制改革,深化农业农村配套、行政审批制度、财税金融体制等系列改革。
如今,全面深化改革正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受益于投融资领域的改革,2015年,全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87亿元,增长2.9%。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250万美元,是2010年的1.47倍,年均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是2010年的1.73倍,年均增长11%。
受益于农村领域改革,截至去年年底,全区家庭农场发展到80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村合作社2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6家。农民人均纯收入9240元。
受益于商事制度改革,2015年底,全区限上商贸企业将达147家,电商市场交易额达77亿元,规上服务企业达到34家。
同样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全区经济增速7.8%,支撑着利州经济在“十二五”收官之年保持总体平稳的态势。
厚植发展优势,坚定改革方向。循着“十二五”改革的足迹,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利州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