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同志到工厂调研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不平凡之年。面对更趋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分类指导,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工作主线,妥善处理好近期“稳”与长期“进”、稳存量和扩增量、“销”与“产”、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的关系,狠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努力破解运行难题,发挥工业系统干部职工敢打硬仗、拼搏进取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着力推动全省工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增速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从季度走势看,第一季度增长8.0%,上半年增长8.1%,前三季度增长8.0%,预计全年增长8%左右。总体上看,2015年四川工业运行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符合年初预期。
2015年主要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落实稳增长。狠抓中央出台的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强化督促检查,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针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后劲不足和部分行业增长乏力、个别市州增速回落等问题,做好分类指导和精准帮扶。出台促进工业稳步开局6条措施,协助省政府组织开展两次经济工作督查调研(收集企业、基层问题1350个,现场解决问题592个,督促省级层面协调解决问题758个)。落实省政府出台的加强资源要素价格管理、加强和改进投资促进工作、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开拓市场扩大四川产品销售等4个领域共计36条具体措施,解决工业运行中企业反映的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全年可使工商业降低电力、天然气使用成本约61.5亿元)。实施“一地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稳增长措施,出台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加强对产值排名前50家企业的帮扶指导,帮助困难企业纾困和扭亏减亏。
二是突出工业投资促增长。建立完善重点项目领导联系机制,着力推进157个省级重点工业项目以及500个投资上亿元项目的建设,突出抓好投资上千万元以上的2431个竣工投产项目,强化对新建企业、项目的要素保障,6月份以来不断扭转工业投资负增长的不利局面。1~11月,完成工业投资6806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技改投资4906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制造业投资4803亿元,增长4%。预计全年可完成工业投资7000亿元、技改投资5000亿元的年度目标任务。
三是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理念,把结构调整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来抓,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以重点产品培育和关键技术突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前瞻布局发展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油气化工、钒钛钢铁等七大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完善。制定实施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企业调整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1~11月,制造业比重达79.0%,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到13.7%(分别为7.6%、6.1%);装备制造业(不含汽车)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4500亿元,同比增长5.2%,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到14.5%。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1.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5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下降到17.6%,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进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企业整合重组,有序淘汰307户企业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实施节能节水改造。前三季度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8%,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有望下降9%以上。
四是加强产销衔接和市场开拓。支持企业参加“三大市场拓展活动”,在全省举办500场“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在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开展14站“川货全国行”活动,在境内外开展150余场“万企出国门”活动。推广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模式,打造“互联网+”川货品牌。组织开展钢材市场秩序整顿,推进汽车、电子信息、重大装备等行业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进行产品对接,扩大工业产品销售。把工业产品消费方面的“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推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四川造产品。
五是加强要素保障协调服务。加大力度组织落实直购电、富余电消纳和留存电政策,协调实施中石油、中石化对天然气化工企业的进一步优惠政策,推动天然气转供变直供。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推动铁路部门对重点企业实施运价优惠、价量互保等措施。加强银政企合作,推进银企、银园对接,积极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确保全年工业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对于增强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奠定发展基础、加快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我们将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工作主线,更加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更加重视优势产业壮大提升,更加重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更加重视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和投产达产,狠抓工业品产销衔接和质量提升,全力促进工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提质。
一是抢抓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机遇,推动工业转型提质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动,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组建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轨道交通、无人机、机器人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力度,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支持产业园区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器。积极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实施一批重点转化项目。
二是着力推进先进制造强省建设。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在十大重点领域,启动实施高端装备创新研制、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军民融合等一批重大工程。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四川制造”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全川企业触网行动”,推进“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创新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向新兴产业等先进制造业领域。
三是更大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端成长型产业突破发展,制定实施高端成长型产业年度方案,加快信息安全产业园、安全手机、燃机、新能源汽车和通用航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发展石墨烯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建设一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重点发展“互联网+”、北斗卫星示范应用、核电装备、太阳能利用装备、增材制造与工业机器人、钒钛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及重点产品。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制定发布“四基”发展指导目录,推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工艺更新、装备换代。指导重大装备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培育扶持,推进传统产业整合重组。积极化解部分行业的过剩产能,有序淘汰企业落后产能。
四是狠抓新增长点培育。更加重视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把园区作为创新改革、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战场,继续壮大园区经济规模,推进园区建设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重点抓好2016年竣工投产达产的两千多个项目,确保新项目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在3.5个百分点以上。抓好投资上亿元的重点项目,继续加大力度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型制造,扶持一批功能区聚集、工业设计、信息服务、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及“触网行动”承接平台等重点项目。
五是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围绕高端成长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开展投资洽谈和项目促进,积极承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在川布局重大产业化项目。组织开展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专题招商活动,推进产业延链、补链,提高产业配套协作水平。用好“一带一路”政策,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创新合作,支持重大成套设备、电子信息、油气化工、建材、轻纺服装等行业企业“走出去”。
六是加强工业品产销衔接。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深化供给侧改革,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支持企业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增加有效供给,激活消费需求。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推广含钒优质钢材和绿色建材应用,鼓励节能环保产品应用。加大力度实施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险制度。
七是全力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继续抓好已出台稳增长政策落地,狠抓存量优化做大和新增长点培育。坚持“一地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稳增长,对重点工业城市、比重超过2%以上的20个行业、产值前100户企业,强化要素保障和资源倾斜支持,促进工业稳定运行。组织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包括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电力及天然气成本、物流成本等,稳定企业预期,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