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四川项目区成效显著
2015
08/14
18:48

“十二五”期间,我省从品种、技术、基地、人才、产业等全方位发力,确保三期课题协调、同步,为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户种粮效益、高效利用有限资源、发展现代粮食产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突破了一批高产关键技术。筛选出高产、优质、节水、抗病虫等不同类型的作物新品种37个,集成创新了“重穗型杂交稻的高产机理及其稀植优化生产技术”、“主要农作物种用化控壮苗栽培技术”、“玉米抗旱节水保墒高产关键技术”等关键技术,有效克服了四川“低光照、高湿度、小温差”的农业生态条件,为实现粮食丰产提供了有效技术保障。

二是集成转化了一批高效技术模式。集成转化了成都平原稻田周年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四川盆地杂交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模式、杂交中稻节水控灌精确施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杂交中稻优化定抛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玉米均衡增产及玉米高产高效模式等一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项目区水稻平均每亩增收节支78元,玉米平均每亩增收节支132元。

三是提升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提升了17个示范区科技含量,并辐射带动70多个县(市、区),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在示范基地转化应用,项目区水稻平均亩产达543公斤、增产5%以上;玉米平均亩产415公斤、增产10%以上。2004-2014年项目实施期间,项目区累计新增粮食462.3万吨,累计增收节支139.3亿元。

四是促进了粮食产业化发展。构建了“突破性品种筛选→机械化栽培→节水节肥→绿色防控→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粮食产业技术链,支撑粮食全产业链。川优6203、宜香优2115、德优4727等国颁二级稻的产业化开发,终结了蜀中无好米的时代。项目区水稻订单种植面积700多万亩,每公斤稻谷收购价较市场价高出0.4元,有效增加了农民种粮效益。

五是创新了科技服务模式。选派128名省级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特派员,探索了“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机服务队”等模式。科技特派员陈明祥组建了“农事服务超市”,将育秧、整田、插秧、收割、田间管理、代购农资等环节开发成“农事服务产品”,跟超市一样明码标价,种粮大户、农民任意组配购买。该模式既满足了粮食生产劳动力需求,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平均每亩可节约480-550元),深受各方好评。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