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凉山首个垃圾发电项目遇烦心事 生产线吃不饱
2015
04/10
17:19

因垃圾收集量不足,四川凉山州首个垃圾发电项目生产线吃不饱,无法满负荷发电。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要想解决“吃不饱”的问题,除了提高垃圾收运水平,还应该加快垃圾分类处置终端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四川凉山州首个垃圾发电项目试运行,因为垃圾收集量不够,无法满负荷发电——

3月31日,距离西昌城区2公里的四合乡团结村宁远桥公墓附近,两个环卫垃圾箱早已装满,地面的垃圾绵延10余米。“春节后,就再也没有人清理了。”家住附近的日什日黑说,最近气温升高,垃圾未清运,一遇大风,垃圾吹得到处都是,家里苍蝇满天飞。

而另一边,凉山州首个垃圾发电项目于2月11日并网试运行,因为垃圾不够,无法满负荷发电。

“我们日处理量是600吨,但是目前一天垃圾只有380吨左右,无法满负荷运行,成本很高。”西昌三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峰公司”)总经理刘斌说。

一边是村庄垃圾满天飞,一边是发电厂吃不饱,如何有效对接,解决两边困惑?

垃圾发电利好多多

刘斌说,从市场分析来看,西昌市并不是最佳的垃圾发电项目投资点。“但是我们看好它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刘斌说,2011年,公司在西昌做市场调研时,西昌市的数据是,城区人口约35万,日产垃圾量480吨,预计2020年,西昌市城区人口将突破100万。

西昌市很欢迎这个项目。西昌市城管局环卫处主任钟昌林介绍,发电厂未运行之前,西昌市采取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即分选、发酵,再填埋。

“填埋式处理成本较低,每吨约40元,比三峰公司每吨低15元,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笔账算不过。”钟昌林说,西昌市需付给三峰公司55元/吨的垃圾处置费,仅这一项,全市每年需要增加约300万元投入,但是从土地账和生态账来看,划算。填埋式处理需要土地,西昌市原来的垃圾填埋场占地310亩,库存量286万立方米,自2006年投入使用,已经填埋了60万立方米,按照目前垃圾量,预计可以再用15年。

“15年后得重新选址建设,西昌市现在土地资源那么稀缺。”钟昌林说,此外,填埋垃圾不可避免会有异味。

垃圾喂不饱生产线

2013年,三峰公司投资2.3亿元,在太和镇工业园区建立了第一条生产线,占地约85亩,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600吨。

今年2月11日,三峰公司并网发电,运行一个月发现,每天收运来的垃圾无法让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最高一天420吨,平均一天380吨。

这大大出乎意料,“当时调研的时候就已经有480吨,等我们投产了,垃圾还没有原来多。”刘斌很纳闷。

钟昌林分析认为,市场调研数据没出错,生活垃圾减少的原因是有二:其一,西昌2014年启动城区禁煤,以往每天煤炭灰约有二三十吨,由于禁煤成效明显,日前仅有几吨;其二,遍地的拾荒者,把燃烧值高的塑料瓶和纸箱拾走,这也导致三峰公司发电率比其他地方低。

“一般来说,一吨垃圾可以发电200度至300度,而目前三峰公司仅能发170度。”刘斌说,照如此的发电率运行,该公司前五年均处于亏损状态。

因为垃圾量不够,将倒逼西昌市提高垃圾收集的范围和收集水平。刘斌建议,是否可以把临近西昌市城区的乡镇和冕宁泸沽镇、德昌县都纳入发电厂的垃圾处理范围?

垃圾收运水平需提高

“从长远来看,德昌完全可以纳入这个处理范围,既有利于生态又节约土地。”钟昌林认为此办法可行,也有利于推动两县市同城化发展。

德昌县城管局环卫所所长唐光华介绍,德昌县城市人口不到6万,日产垃圾量50吨,目前采取的是简单填埋方式处理,即不经过分选发酵直接填埋,填埋场位于城区9公里开外的巴洞乡。

“从成本来看,将垃圾收运给三峰公司可行度不高。”唐光华说,今年他打算增加200万元将国道108线周边的6个乡镇纳入城区垃圾处理范围,因为资金不足而未实现,三峰公司处置费每吨55元,仅这一项德昌需要增加300万元开支,尚且不算距离西昌约60公里的运输费用,这对德昌财力是一大挑战。

解决渠道回到西昌。“目前的垃圾量已经包括礼州等城区周边的24个乡镇。”钟昌林说,从范围来说,无法再继续扩大,而要着眼于垃圾收运水平的提高。

西昌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人吴勇佐证了这个说法,目前乡镇垃圾处理办法是,户收集、村转运、市处理,即乡村一级把垃圾收集到垃圾中转站,环卫车再拉到发电厂处理。

“很多村为了节省转运费,把垃圾进行焚烧或者不及时清运,前者造成空气污染,后者导致垃圾量忽高忽低。”吴勇说,前段时间综合治理办对两个乡镇下发了整改通知书,禁止焚烧垃圾。若要提高垃圾收运水平,重点要放在乡镇一级。

编后

凉山州首个垃圾发电项目试运行遇到了烦心事——生产线吃不饱,无法满负荷发电。

究其原因,主要是垃圾收集量不够。按设计,项目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可达600吨,但现在每天收运来的垃圾平均是380吨。此外,收集来的垃圾中建筑垃圾偏多、垃圾水分偏重,前者不能发电,后者降低热值。

要想解决“吃不饱”的问题,除了提高垃圾收运水平,还应该加快垃圾分类处置终端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目前,垃圾分类标准标识不清、居民垃圾干湿分类意识较差、垃圾混装运输影响居民分类积极性等因素导致垃圾分类推进缓慢。因此,除了改变居民投放垃圾的习惯,还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完善生活垃圾前端分类投放设施、中端收运设施与末端处置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加入到垃圾分类行业中来,参与垃圾直运、垃圾处理整个流程,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市场化运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