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发展提升,建优“繁荣四川”——聚焦聚力加快建设“三个四川”
2017
02/09
11:12

□本报评论理论部

如果说,“美丽四川”代表着四川的整体风貌、精神气质,那么,“繁荣四川”则寄托着我们对四川内部活力迸发、综合实力抬升的深深期许。繁荣不是“虚胖”、不是浮华,在省委的指导思想中,“繁荣四川”的最新定义就是,让发展质量水平“优”起来,加快建设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强省。从此意义上讲,繁荣与强盛紧密相连,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标注了“繁荣四川”的建设路径、前行方向。

如果把繁荣想象为一幕幕经济社会场景,人们脑海中一定会涌入这样的词汇: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生产发达、生活富裕。古往今来,繁荣的背后,莫不是一派“盛世景象”。今天,从全国来看,在跨过百年屈辱之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四川而言,也处在由量变到质变积累、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关键阶段。与昔日比较,今日四川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活力旺盛,“繁荣四川”已具雏形。但以更好水平更高标准来要求,今天我们正站在“两个跨越”的门口,只有奋力冲刺,踢好这“临门一脚”,一个美丽繁荣和谐的四川才会成为现实。因此,摆在当前全省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抢抓各种机遇,向创新创造要动力,向协调发展要潜力,向改革开放要活力,全力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提升,最终让“繁荣四川”名至实归。

当前,中国经济正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贯穿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就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改革逻辑告诉我们,曾经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正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产能过剩、房产积压、成本上升、结构失衡等,稍微处理不慎,都可能拖累经济发展,影响“走向繁荣”的进程。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是当前中国走向伟大复兴、四川迈向真正繁荣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而“破题之钥”,就在于创新创造。尤其是四川,要想进一步实现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升位反超,密码就是“加快推动四川迈过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就是必须向创新创造要动力。只有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大胆地改、坚决地破、执着地转,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一号工程”抓紧抓实,建好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产业、增加创新供给,我们才能实现“繁荣四川”建设路上的关键一跃。

如果把时间推移到千年之前,盛唐时期,“扬一益二”的美誉,衬托出蜀地的繁华。那句家喻户晓的“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更展现了当时成都百业兴盛、商业繁茂的盛景。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从来不缺“一枝独秀”的繁荣样板。今天,当我们把视角放及全省,呈现的依然是一幅参差不齐、城乡与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立体图景。当然,发展需要“领头雁”,今天的成都,作为四川的首位城市,在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理应率先起跑,走在前列,成为全省的示范与标杆。但要谨记,“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一地之繁荣非全省大繁荣,一花独放不是春,孤雁难成行,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群雁高飞才有雁阵远行。在建设“繁荣四川”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向协调发展要潜力,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努力形成全省各地万马奔腾、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构建“繁荣四川”,决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还必须借助外力,交流互鉴。事实上,地处西部内陆,不沿边不靠海,交通不便、成本较高,是影响我们构建“繁荣四川”的一大“短板”。没有开放与交流,没有商贸与流通,经济发展就会“死气沉沉”,繁荣也就无从谈起。这提醒我们,要善于向改革开放要活力,把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实施开放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大通道促大流通带大产业。同时,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变内陆盆地为面向全球、服务国家的开放型经济高地。

一个地区的发展和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颇为相似。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的人,至少须满足两个条件:经脉要畅通,经脉通,血液畅;思维要畅达,思想通,人气活。在构建“繁荣四川”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思维畅达、经脉畅通”,抓住未来几年的发展黄金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固化思维”;进一步夯基垒台,做强整体实力。唯如此,“繁荣四川”才会加快向我们走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