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切换
新闻
20多个特色项目引领 助推丹巴经济社会发展
2016
08/31
14:04

28日,成华区委主要负责人率队赴对口支援的丹巴县调研援建工作进展情况,与当地政府机关、村镇群众进行座谈交流,共商下一阶段援藏工作计划,受到当地干部群众欢迎。据悉,根据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上的精神,目前成华区正在制定新一轮的《成华区帮扶丹巴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

行走在丹巴县,很多人争着向记者讲述成华区(青白江区)援藏工作队的故事。这些来自成都的“兄弟”和“亲人”,“改变”了他们的家乡。这种“改变”,既有“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也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援建项目。五年时间,广袤而坚强的雪山草原,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前赴后继,一个个援建项目拔地而起,一道道发展难题破解攻克,一首首动人的歌谣争相传唱。

悠悠援藏路,浓浓雪域情。选择援藏就是选择了坚强与奉献、责任与担当。据介绍,2012年以来,成华区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号召,牢牢把握省委提出的“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藏区工作总体要求,以打牢基础、夯实基层、增强藏区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从加快推进援建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精心组织对口援藏工作,坚定不移地推动丹巴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康巴高原谱写了一曲曲共建美好和谐丹巴的援建壮歌。

项目援藏 打造“成华援建”品牌 22个重点援建项目提前竣工

一路洒满金色阳光,路面宽阔整洁,跨河大桥气势恢宏,来往车辆川流不息……随着甲居成华路和甲居成华环线的全线通车,与省道211线形成甲居藏寨旅游环线,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丹巴有史以来最好的公路,“甲居藏寨上的金色哈达”的两条交通线,为当地创建国家4A级景区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

据悉,甲居成华路、甲居成华环线都是成华区援建丹巴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甲居成华路即甲居藏寨旅游公路,起于211省道甲居南入口,止于聂呷小学路口,长11.34公里,宽7.5米(特殊路段宽4.5米),总投资3952万元;甲居成华环线即聂呷至巴旺联网公路,起于甲居藏寨旅游公路K8公里处,止于巴旺乡小巴旺村接211省道甲居北入口,长5.477公里,宽6.5米,总投资2985万元。

“援建之初,成华区就将旅游产业培育作为援建的重要内容,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连通村民致富路,我区先后编制完成了甲居景区详细规划、完成甲居成华路、甲居成华环线和甲居一、二、三村通畅工程,以彻底解决制约甲居藏寨景区旅游开发的交通瓶颈。”成华区援建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两条道路的建成通车不仅方便了村民安全出行,而且打通了211省道进入甲居藏寨旅游景区的南、北通道,与211省道形成闭合环线构筑起景区骨干路网,极大地改善了景区交通环境,为甲居藏寨创建4A级景区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今后,在促进甲居藏寨旅游业发展、推动丹巴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嘉绒文化展示中心、投资1750万元的丹巴高中综合大楼、投资3200万元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丹巴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援建工作开展5年来,成华区累计投入援建资金上亿元,启动实施了23个援建项目,大大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兴业环境。

援藏,要援在点子上、援在心坎上。五年来,成华区先后在丹巴县实施了23个援建项目,投入援建资金1.14亿元(含2016年计划资金),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方面。其中,民生类项目17个,约占总项目数的71%……让广大藏区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使援助工程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民心工程。

成华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完工一个项目,树立一座丰碑”的理念,该区严把工程项目质量关,力求把每个援建项目打造成为丹巴百姓的民心工程。特别是在项目选择布局上,聂呷乡通畅工程、嘉绒文化展示中心等11个项目均属于既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民生福祉,又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三重身份”项目。按照第一轮五年援建规划,该区计划实施23个重点援建项目,目前已有22个提前竣工,剩余的1个项目将在年底前完成。

产业援藏 文旅融合加速资源转化 《寻美丹巴》将藏区美景搬上成都荧屏

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藏寨风情、独特的丹巴文化……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华区在援建丹巴之初,就将旅游产业培育作为援建的重要内容。

以电视媒介为载体,积极宣传推广丹巴文化旅游资源和招商引资项目,是成华区对口援建丹巴的一次创新。2015年,成华区和成都电视台深度合作,正式在成都电视台开播《寻美丹巴》专题栏目,节目以体验互动的方式为观众展现丹巴美景、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等,深受广大观众关注和喜爱,截至目前,《寻美丹巴》已播出88期,有力提升了丹巴知名度,有效推动丹巴旅游发展。

同时成华区以开发编写丹巴嘉绒藏区地方教材《丹巴嘉绒文化》为契机,加强丹巴历史文化、资源风光、民俗风情的挖掘宣传,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推进当地旅游全域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成华区还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援建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大力实施“造血式”援藏——先后为丹巴带来20多亿元社会资金注入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将援建资金效应放大近30倍,形成了政府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援藏工作新局面。

记者了解到,除了帮助丹巴开发旅游资源外,成华区还结合藏区工作特点,协助其创新社会事务管理体制机制,为丹巴发展增强组织保障。“通过实地考察与研究,我们建立了‘结对共建’制度,并选取桃蹊路街道、跳蹬河街道与丹巴县章古镇、革什扎乡开展‘结对共建’试点工作,将先进服务经验移植到丹巴县乡镇管理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两个街道分别投入20余万元建设打造了章古镇便民服务中心和革什扎乡便民服务中心。

智力援藏 全身心投入援藏工作 共强丹巴持续发展之本

如何增强丹巴发展后劲?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在丹巴,成华区(青白江区)援藏工作队通过“校企”联合方式,大力实施劳动力带岗培训,帮助农牧民转移就业。按照成华区与丹巴县联合制定的劳动力定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分批选送150余名丹巴学生到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都江堰水电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有55名学生毕业走进当地企业工作。

与此同时,成华区还以“智力援助工程”为突破口,助推“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区委组织部以及发改、交通、市政、建设、统筹、城管、教育、卫生等部门还额外增派教师、医生和工程技术等紧缺人才,赴丹巴开展短期服务。“在援藏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丹巴县就业局与水电开发企业、高校联合签订了‘带岗培训’协议,为企业培养了一批马上可以用的专业人才,及时有效地解决了用人‘瓶颈’问题。”当地水电开发企业负责人说。

“要做好援藏工作,就必须深化群众工作,全身心投入!”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许多成华区援藏干部人才真情援藏,融入当地生活的感人故事。

来自成华区双庆小学的裴丽娟,挂职于丹巴县城区小学副校长,分管学校德育和“网管中心”工作,同时在工作队协助做援藏教师队伍的联络工作。让人意外的是,她与丈夫、孩子一同来到丹巴,开始了一家三口的援藏生活。

“带着女儿一起去援藏的决定一开始受到很多人的反对,但我的出发点很简单。因为我父母年迈,身体多病,母亲肾衰腹透已近6年了,父亲帕金森多年,在两位老人面前我暂时无法尽孝,更不能留个孩子给他们增加负担。同时,我也希望共同经历,共同成长,让她有机会更多了解藏区,了解藏族,让汉藏情谊在她这一代薪火相传。”裴丽娟如是说。

据介绍,成华区在援藏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打牢基础、夯实基层、增强丹巴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帮助提升管理水平为支撑,以干部人才和资金支援为保障,着力构建“干部人才、项目资金、技术管理”三大支援相结合的全方位援藏格局。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充分发挥援藏干部人才岗位和技能优势,通过集中培训、个别指导、外派学习和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当地培养干部人才。”成华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帮带丹巴县本地干部人才294人,助力优化当地干部人才知识、专业、能力结构;开展一对一指导3200余人次,集中培训348场次15560人,外派学习249人,引进派援地优秀人才来丹现场指导77人次。今年4月,援建工作队还组织丹巴县15个乡(镇)扶贫攻坚专职人员,54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书记、村长等共计180名人员到成华区参加“精准扶贫”业务和技能培训。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